辦學特色
萬 綠 叢 中 一 點 紅
——記特色辦學的德愛學校
德愛學校自創辦至今已有二十載的輝煌歷程了,學校始終秉持“施教德為先,育人愛為本”的辦學理念,吸取借鑒現行優秀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或融合自身的辦學理念、校訓校情,或革新現行的教學模式、管理方式,走特色辦學、精品辦學之路。
高效率的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從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入手,借鑒與融合并重。學校領導大膽果斷堅定地借鑒采用“洋思模式”中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和“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并融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及積分評比制,使得課堂內學生象考試一樣緊張而愉快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授方式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生先學,鍛煉并提高了他們的自覺自主自愿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更正、討論以后,如果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去講解,教師講的內容都是學生不會的,急需要講的,凡是學生會的,教師絕不再講。這樣就為后面的當堂訓練節省了時間,當堂訓練的習題源自課本,有代表性、適度、適量、有價值,起點低、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要求學生先復習后做題,能當堂獨立完成,完成的學生教師及時先予批改,了解學情。當堂訓練就是學以致用,及時鞏固,而“四清”則能從根本上幫助學困生,清掃他們的困難和疑惑,提高他們的基礎和自信。學生在自學以后如遇到了疑難,即“學然后知困”,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內容、前提和必要性,也有了積極性,教師經過檢測,發現學生獨立解決確實有困難,這時讓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并結合積分評比制,這樣在集體的智慧和小組的評比下,學生既解了疑惑,又添了愉悅、自信和自豪。
精細化的管理舉措
排隊行進制度:學校規定,學生課后前往餐廳就餐、前往操場做操、前往宿舍就寢,以及參加全校大會,都必須在班內排好隊后,舉班牌依次有序下樓前往。這樣的制度和行為既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又能提高學生的紀律性、組織性和對班級的集體感,更能提升整個學校的素質和形象。
學生操行分評比:學生操行分評定以班級為基本單位,成立由班長任組長,團支書任副組長,3名非干部成員組成的操行評定小組,對本班操行分進行評定。班主任對個人操行分和小組操行分每星期總結、通報一次,一個月統計、上報政教處一次。
學生餐廳定位就餐制:為使學生餐廳成為一個干凈衛生、文明和諧的場所,使學生養成講衛生、講秩序、將節約的習慣,學校制定了學生餐廳定位就餐制。制度要求按班級所在區域、位置坐好,再盛飯與分菜,保持一定安靜,文明用餐。班主任安排好每桌就餐學生名單,男女搭配,選好桌長,分好菜,并在所帶班學生餐廳上用膳。
德愛學校的特色辦學,海納百川,博采眾長,融合自身,革新現行,在歷年的統考、中考和競賽中,始終保持優異的成績,以“管理嚴、校風好、質量高”著稱于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