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聞
擁抱成長型思維 成就更好的自己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中指出心理教育內容應該包括“開發學習潛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應該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環境。因此,幫助學生培養成長型思維,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并從挫折和失敗中不斷學習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成長型思維VS固定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教授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采用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一個人的能力可以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來得到發展,人具有無限的潛能。而固定型思維則認為,人的特質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采取成長型思維的人通常會積極主動地面對挑戰和困難,專注于成長的過程,以幫助自己學習和成長。而采取固定型思維的人傾向于回避挑戰和失敗,專注于結果。
幸福課堂剪影
在本周的七年級幸福課堂中,我校心理健康教師根據積極心理學的成長型思維為理論知識點開展相關的課程活動,通過在小組內傳遞乒乓球游戲感知成長型思維的機制,伴隨著游戲的不斷升級,學生們在游戲中體會到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優缺點。通過游戲挑戰后,學生結合平時學習生活分別針對挑戰、困難、努力、挫折、看到別人成功等問題進行討論,總結出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語言表達。希望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在日后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心理健康知識小課堂
塑造成長型思維四部曲
在生活中,面對失敗如何擺脫固定型思維,利用成長型思維提升自我的內在動力?在《終身成長》 一書中提出了培養自身成長型思維的方法——成長型思維四部曲。
一、接受
不要害怕自己的固定型思維,要知道每個人都會同時擁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有的時候固定型思維反而能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但不要讓它高頻率地出現。
二、觀察
明確固定型思維產生的條件,也許是在你面對一個巨大的新挑戰的時候,可能是你為某事努力卻停滯不前的時候,也可能是自己遭遇了巨大失敗的時候。
三、命名
想象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是一個人,給他起個名字,明確他出現的時間,出現時如何引導我們思考、感受、采取行動。
四、教育
用成長型思維來教育處于固定型思維中的自己,展開一場辯論,努力帶著成長型思維去生活。改變思維方式并不是一場外科手術,一步到位,以前的舊信念瞬間被替換為新的信念。相反,新信念與舊信念并存,隨著新信念越來越強,你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圖 文: 羅 蘭
審 核: 校 辦
簽 發: 戴 如